https://m.cmx.im/@sabishizhiren/113926181947848624
79年出品的老电影《哪吒闹海》,被当代人理解为亲子关系纠结。其实,这是一种基于时代的误读。联系这电影出品的时代背景,可以窥知,它的真实用意,根本不是亲子关系问题,而是:展现文革时代,极权迫害对家庭亲情关系的戕害。
很多人都对哪吒自刎时那句经典台词“你的骨肉,我还给你。我不连累你”印象深刻,但很少有人知道,它的重点,不在于前半句“你的骨肉,我还给你”,而在于后半句的“我不连累你”。
这就是当代文艺史上著名的“伤痕”主题,在文革之后数年内出现的各种文学影视之中,非常普遍。几乎涵盖了文革以后,家庭亲情题材的绝大部分。
79年出品的老电影《哪吒闹海》,被当代人理解为亲子关系纠结。其实,这是一种基于时代的误读。联系这电影出品的时代背景,可以窥知,它的真实用意,根本不是亲子关系问题,而是:展现文革时代,极权迫害对家庭亲情关系的戕害。
很多人都对哪吒自刎时那句经典台词“你的骨肉,我还给你。我不连累你”印象深刻,但很少有人知道,它的重点,不在于前半句“你的骨肉,我还给你”,而在于后半句的“我不连累你”。
这就是当代文艺史上著名的“伤痕”主题,在文革之后数年内出现的各种文学影视之中,非常普遍。几乎涵盖了文革以后,家庭亲情题材的绝大部分。
Reposted from
𝚘𝚋𝚕𝚒𝚟𝚒𝚊𝚝𝚎 ✍︎
從小看過所有版本的哪吒動畫,因為哪吒和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中國神話形象。
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79年上映的電影《哪吒鬧海》是我心目中最棒的一部。無論美術、配樂、劇情節奏都非常優秀。
而且這可能與這部電影發行時的時代背景有關,它是唯一一部以哪吒戰勝龍王為終結,只傳遞了哪吒反抗父權及強權的精神內核。而別的作品最終都跟《封神榜》一樣,以哪吒被「馴服」,與父親一起為武王姬發效力,共同伐紂為終結。
中國古典文學最具備反父權、反封建意象的虛構形象——哪吒、悟空,最終都以「歸順馴服」落筆,一切「反叛」最後都回歸「招安」。
這個被「君臣父子」牢牢箝制了幾千年的民族連在虛構作品中都不敢逾越雷池
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79年上映的電影《哪吒鬧海》是我心目中最棒的一部。無論美術、配樂、劇情節奏都非常優秀。
而且這可能與這部電影發行時的時代背景有關,它是唯一一部以哪吒戰勝龍王為終結,只傳遞了哪吒反抗父權及強權的精神內核。而別的作品最終都跟《封神榜》一樣,以哪吒被「馴服」,與父親一起為武王姬發效力,共同伐紂為終結。
中國古典文學最具備反父權、反封建意象的虛構形象——哪吒、悟空,最終都以「歸順馴服」落筆,一切「反叛」最後都回歸「招安」。
這個被「君臣父子」牢牢箝制了幾千年的民族連在虛構作品中都不敢逾越雷池
Comments
PS:卢新华的《伤痕》小说本身,正是这一主题(母亲被打成“反革命”,女儿与其“划清界限”,断绝关系。直到母亲被宣布“平反”,女儿回来认母,母亲已经去世,留下终身遗憾)。
为什么国人不得不对那些被宣布为“黑五类”、“国家敌人”的亲属“划清界限”,离婚、断绝关系?这并不是你国人的国民性格外坏,而是因为,极权制度下的社会管制系统,可以合理合法地给一个“坏人家属”造成最大的伤害。我们的上一辈人都知道,如果你有一个“黑五类”亲属,
我再举一个例子,就是84年的越剧影片《五女拜寿》。父亲做着朝廷高官的时候,女儿女婿们拜寿送礼亲情融融;当父亲遭到奸臣迫害,丢官罢职,流落街头,女儿女婿要么畏祸不敢收留,要么干脆落井下石、出卖亲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