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file avatar
saihate.me
"逐日光的汽" queer feminism | PSYC&SWE saihate 最(さい)果(は)て, the furthest end
2,088 posts 378 followers 168 following
Regular Contributor
Active Commenter

话说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想当老师的呢 真要追根溯源的话,这颗种子应该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埋下的。 她很年轻,也很关爱大家,会把同学们当自己的孩子轻轻抱起来转圈。 有一次我在她课上睡着了,她没打扰我,说我可能太累了…其实我前一天晚上确实睡晚了,但不是学习的原因…我从来没对她坦白过这个事实,但从那以后上她的课再也没分心过。 我真的觉得全世界的老师都应该是这样的,再不济也得把传道受业解惑做好吧;直到慢慢发现原来是我运气爆棚…世界上还有好多带头孤立、欺负学生的老师,还有好多唯利是图,完全不关心学生的老师。 于是我觉得,以后我一定要当老师,就算是重新过一遍没好好过过的童年;圆一些梦,别人的,也是自己的。

碎碎念一下这学期修了21学分(有两门水课),第一周算是有惊无险度过了(虽然代价是 7 天无休),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,希望能抗住。上完班再写作业真的好累啊……

夏天快到了…

想要感慨一下对成长的察觉永远晚于成长本身(废话w),年纪越大,选择越多。选择越多,选择越少。 在尚未知晓渴望之色彩的少年时代,面对空白的画布我们肆意涂抹。而在挣扎着看清了这颜色后的青年成年,却只能在早已面目全非的画布上呆立停滞。在这样无法撤销的有限绘布面前,感性盲目碰壁一败涂地,智识和理性徒增犹疑无能为力,落笔能依赖的似乎仅仅有一种近乎天然的灵性与韧感。而后者在我看来,才最接近本质的女性特质。

在长毛象上看到的警察传唤海棠文学作者的概况 波及的作者更广 跨省追捕的作者和一些读者很多 情况比去年八月更严重 但声量更低 m.cmx.im/@planetshine...

今天读到的一句很好的话: “话语需要得到它们直接收件人以外的某个人的认可。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第三方,我们就没有锚点,无法相信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是真实的。” 在末日前我们相谈相拥 希望世界和平,晚晚安安

👀

冬去春来

mp.weixin.qq.com/s/_e5RS4GesL... 今早起来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,《无人在意的角落里,一个少女自杀了》,讲述马尔克斯笔下的女性。 文章很长。不仅从马尔克斯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去探寻,还不断引述文学史里的其他作家。我认为这个结论是很可信的。 我也很认同文章里的说法。要相信朴素的道德直觉。但我有一点想补充的是,道德直觉是可以简单而朴素的。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爱上一个比他小三十岁的小女孩,这是可耻的。但价值判断就很难了,比如马尔克斯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故事/情节?(1/4)

测试一下发超过一分钟的视频

稍微拓展一下,这也是为什么把 INFP 视作是“抑郁的废物”是最可笑、最本末倒置的群体错觉心理现象之一。INFP 的自我无比强大,所以理想化,所以与现实不相容,所以成长所的带来的痛苦也就更为深切。换个角度来说,人经历自内而外的痛苦就是伴随着成长的挣扎,所以焦虑和抑郁,所以会在这个时期会展现出某些 INFP 的刻板特质。 Fi 的核心之一就是不受世俗标准眼光定义,永远追求真实,然而却被反过来被用于刻板化、污名化,这种有色眼光背后的所反映出来的不由自主的投射,真是非常的,可笑可怜。 INFP 只是在自我整合的道路上走得最早最深最远,而这是所有人都迟早要走,迟早要面对自己已经走在的,唯一的道路。

人不成长,就会被成长杀死

作业读 Born a Crime 摘几段有意思的句子: As the outsider, you can retreat into a shell, be anonymous, be invisible. Or you can go the other way. *You protect yourself by opening up*. You don’t ask to be accepted for everything you are, just the one part of yourself that you’re willing to share.

女性被强奸,女性报案。 强奸犯承认强奸。 警察:这个给你一次机会,正常是要拘留的,这次不拘留你了。 并让强奸犯找女方私下协商解决,改口供,不要体现强奸,要说成两个人自愿的,或者让女方撤诉解决此事。 有微博的帮忙转发下 weibo.com/6883775333/5...

可联网的生成式AI正在取代传统的搜索引擎,加上大部分人几乎会盲目相信其输出结果,我感觉国内各大AI平台往结果里面加上广告将会成为常态,这种广告最隐蔽,也容易变现。 如果是推荐特定产品的广告,那熟练的使用者一眼就能看穿。但是让AI推荐满足条件的互联网软件或者网站的话,平台就能把广告混入正常结果中。或者是让AI从大品牌(比如机圈的小米华为苹果等)中选出最优的一项,结果就有可能是各家竞价买榜一了。 总之,要是各家盯上了AI广告这块蓝海,后果将是灾难性的

Fore #va11halla

小猫咪三三~

最近和猫猫的互动中有感: 三三是个很胆小的小猫,和很多小猫一样,有时候喜欢躲在屋子的角落里面,有时是床底,有时候是脏衣篓里,有时候是沙发底下。 遇上这样的时候我总是会觉得她很可爱,比如她在脏衣篓里睡觉的话,如果我靠近,她会打着大大的哈欠,一边伸长爪子和身体,一边向我问好。 但我总是不满足于此,我会得寸进尺把她从篮子里抱出来,享受她在肩膀上哼哼唧唧的不满。 但我明明知道她不喜欢被人抱。 我也知道,明明这整个家对她来说都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,而不只是脏衣篓。 我终究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多少变成了小时候讨厌的,中国式家长的模样。 我想现在把床底的遮挡物移开还不算晚。

"I have observed that with sensation types it goes the other way round: they live it first, and then write it. When you are writing on a problem, synchronistic events often happen to you at the same time, so that you have to live it concurrently"

I can't lie, this is so soothing right now

和一个同学聊了两个小时的心理学和失眠、抑郁和压力的话题,第一次和加州本地人聊得这么深入。 说实话之前的我多少有一些偏见,下意识地觉得我无法和一个,从小就成长在加州,一个我花了20年才到达的地方的人相互理解。这大概是一种将苦难的过往正当化、荣誉化来抵御痛苦的本能。 听到她说她也经常失眠到凌晨五点,甚至她的很多朋友也会,也会和 ChatGPT 彻底长谈,也会大把大把掉头发,我真的有些惊讶和羞愧… 也许这不是坏事,不同的文化、语言、思维模式,但相似的对于生命和命运的体验,所以才能相互共情,相互理解。而心理学将给我提供这种理解的基础。 稍微感觉这个世界又多了一点点希望,在苦难上开出来的,希望。

今天路过 San Jose Downtown 的市政大楼时也看到了!